復合氣體分析儀在工業生產、環境監測以及安全防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,它能夠同時檢測多種氣體濃度,為企業和科研機構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持。然而,任何儀器都有其使用壽命,當復合氣體分析儀接近“壽終正寢”時,如果不及時更換或維護,不僅會影響測量精度,還可能帶來安全隱患。
一、讀數異常頻繁,數據波動超出正常范圍
復合氣體分析儀最直觀的表現就是輸出數據的穩定性。當儀器老化或傳感器性能下降時,讀數往往會出現異常波動。具體表現包括:
1.測量值忽高忽低:在相同環境條件下,連續測量結果差異較大,超出儀器標稱精度。
2.零點漂移明顯:儀器在零氣體條件下仍顯示有濃度值,校正后依然無法穩定回到零點。
3.響應時間變慢:原本幾秒就能顯示測量結果的儀器,可能需要十幾秒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穩定讀數。
如果出現上述情況,即使通過校準也難以恢復精度,就說明儀器的傳感器已經老化,可能到了退役邊緣。
二、頻繁報警或故障提示
通常配備自檢功能和報警系統,用于提示傳感器狀態異常或儀器故障。判斷儀器壽命,可以觀察以下幾個方面:
1.報警次數增多:同樣的檢測環境下,儀器頻繁觸發高低濃度報警或自檢報警,說明傳感器靈敏度下降或者存在漂移。
2.故障代碼頻出:儀器顯示屏出現多次錯誤代碼,如傳感器故障、通信異常、電源異常等,說明內部電子元件或傳感器模塊可能老化。
3.無法自校準或校準失敗:即便按照說明書進行定期校準,儀器仍提示校準失敗,說明核心傳感器性能下降嚴重。
當報警和故障提示成為常態,這不僅影響日常使用,還可能誤導安全判斷,此時應考慮更換儀器或進行大修。
三、使用壽命接近說明書標定期
復合氣體分析儀的使用壽命通常由制造商在說明書中明確給出,包括傳感器壽命和整機壽命。判斷儀器是否接近“壽終正寢”,可以參考以下指標:
1.累計工作小時:工業環境下,連續運行的儀器壽命往往以累計工作小時計,如超過說明書建議的壽命范圍,應提前考慮更換。
2.傳感器使用年限:不同氣體傳感器壽命差異較大,一般在1–3年左右。傳感器超過建議使用期,即便外觀完好,靈敏度和精度也會下降。
3.維修記錄頻繁:儀器在短時間內多次維修、更換傳感器或電子部件,也說明其整體性能已不如新機穩定。
結合儀器累計工作時間、傳感器壽命和維修記錄,可以科學判斷儀器是否接近壽命終點,避免因繼續使用而導致測量失真或安全事故。